中國最大口琴博物館落戶江陰 講述中國百年口琴史
中國最大口琴博物館落戶江陰 講述中國百年口琴史8月15日下午,位于江蘇省江陰市祝塘鎮的民間博物館——東方口琴博物館揭開了神秘面紗,這里有口琴的鼻祖中國的笙、1880年德國生產的世界最早的吹風口琴、1933年中國造的第一支口琴……博物館歷史跨度3600年,口琴史200余年,館藏珍寶口琴許多是存世孤品,無論是規模、藏品還是內容豐富程度都是業界公認目前世界口琴界獨一無二的。
說起口琴,許多人都不以為然,把它看作會發音的玩具,其實口琴又稱“口袋里的鋼琴”,它是1900年左右傳入我國的西洋樂器,至今已有120年的歷史,2018年9月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GB/T 36723-2018國家標準號》把“口琴”列入“音樂-其他-吹奏類-專業樂器”的考級目錄,口琴正式成為正規樂器,實現了中國幾代口琴人的夢想。
口琴雖然屬于西洋樂器,但其鼻祖卻是中國古代的樂器“笙”,東方口琴博物館從“笙”開始,向我們展示了小口琴的大千世界。概況的說,口琴祖籍中國半島bob·體育中國官方網站,生于歐洲,成長于環太平洋地區,目前家族已遍布全世界。
東方口琴博物館堪稱世界口琴的百科全書,從口琴的起源、紀念表、口琴的傳播、口琴的家族、中國口琴、亞太口琴到中國早期口琴、語錄與紀念口琴、人名命名的口琴等具有時代特征的口琴,以及現代口琴的文化和發展,有實物、圖片、書籍、影像資料等,脈絡清晰、資料詳實,館藏豐富。
東方口琴博物館最值詳盡的是中國口琴部分,它向人們展示了一部中國百年口琴史,120年來,中國口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模仿到獨創,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口琴生產企業最多、產量最大的國家,并能夠生產全系列口琴,產品質量媲美歐美水平,涌現了東方樂器等國際著名口琴企業,在業內獨領。
走進東方口琴博物館四件鎮館之寶令人矚目,均是目前中國留存在世的孤品口琴,1933年3月3日由中國新樂器制造公司生產的寶塔牌口琴,是中國造的第一支口琴;中國第一支半音階按鍵口琴群眾牌,盒琴完整,1954年中央口琴廠生產。中國第一支口琴國光特制,1937年中國新樂器制造公司出品。最為珍貴的是,國際友人贈送給鄧穎超女士的口琴,該口琴歷經60年風雨保存至今。
口琴文化是口琴發展的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1919年北大就有了口琴教育,1929年上海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口琴組織——中華口琴會,口琴音樂開始迅速發展。現階段口琴文化更是蓬勃發展,并且融入了世界口琴文化的發展中,2015年創辦了第一個全國性的口琴人節會——華夏口琴藝術節,到目前已經成功舉辦三屆;亞太口琴節是亞太地區乃至世界最大的口琴活動,在中國杭州、北京分別舉辦過第十屆和第十二屆亞太口琴節,第十三屆亞太口琴節因疫情推遲,也將明年在江陰舉行。
值得一提的是,口琴由于便攜等特性在許多特殊的場合及歷史時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著名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有三把口琴,中央電視臺專門播出《楊靖宇的口琴》專訪節目;1935年成立的“哈爾濱口琴社”由地下黨袁亞成任社長,是我黨的外圍組織,他們宣傳反滿抗日的愛國救亡思想,成為東北文化戰場上的一支奇兵。
1965年12月的圣誕節,宇宙中突然響起了“Jingle Bell”(《鈴兒響叮當》)的樂曲,原來是雙子星座6號飛船指揮官Walter Schirra用一只超輕的迷你4孔八音口琴演奏的,口琴成為第一個飛上宇宙的樂器;2012年6月22日我國的神舟九號航天員劉旺在天宮一號再次吹奏起口琴,為他的妻子慶祝生日,從太空傳來愛的祝福。
口琴作為一個剛入列的“年輕”樂器,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支持,2019年中國大眾音樂協會經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備案,開始在全國開展社會藝術水平口琴考級,江蘇惠文文化成為全國口琴考級總承辦單位;江陰市和祝塘鎮全力支持在學校開展口琴興趣培訓,辦好2021年在江陰舉辦的第十三屆亞太口琴節,努力爭取華夏口琴藝術節永久落地江陰祝塘,成為江陰祝塘文化發展的一張閃亮名片。(馬小康 孫駿 尹丹丹 王婉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