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半島 > 音樂知識 > 樂理資訊

各種樂器基礎知識大全2doc

2024-08-10 05:52:43

  各種樂器基礎知識大全2doc概述:《各種樂器基礎知識大全2》,本文介紹各種樂器的基本信息,包括名稱、構造、用途、特色等,并詳細介紹了響板(Castanets)和鑼樂器的制作和演奏方法。本文旨在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各類樂器及其功能。

  各種樂器基礎知識大全2 響板(Castanets)樂器名稱:響板(Castanets)--結構組成:由一對手掌大小、貝殼形狀的扁木片構成。兩個木片上都拴有細繩,可套在拇指上。使用材質:多用紅木或烏木等堅硬木材制成。樂器特色:屬竹木體鳴樂器類,無固定音高。演奏時將兩片響板像貝殼一樣相對著掛在拇指上,用其他四個手指輪流彈擊其中一片響板,使之叩擊在另一片上發聲。音色清脆透亮,不僅可以直接為歌舞打出簡單的節拍,而且可以奏出各種復雜而奇妙的節奏花樣,別有一番特色。響板又叫西班牙響板,多用于西班牙、意大利等南歐國家以及拉丁美洲的民族舞蹈之中。在交響樂、歌劇和舞劇音樂中,響板也通常只限于伴奏具有南歐及拉美風格的音樂、歌舞。有時,響板甚至可以用于獨奏。carterliu發布于:2005-5-2513:19:46第36樓相關圖片:砂槌(Maracas)樂器名稱:砂槌(Maracas)結構組成:由內裝干籽的葫蘆加上一個木制手柄組成。大小及形狀都沒有固定的規格,通常成對使用。演奏時用手持手柄搖動發音。樂器特色:屬于體鳴樂器族,一般歸于打擊樂器類。演奏時發出輕微的沙沙聲,通常為急板音樂或快節奏音樂伴奏,起烘托氣氛的作用。砂槌為典型的拉丁美洲節奏樂器,常用于拉丁美洲舞曲音樂之中,更是倫巴樂隊必備的樂器,有時也在西方管弦樂隊中用作節奏性樂器。carterliu發布于:2005-5-2513:20:34第37樓相關圖片:鈸(Cymbals)樂器名稱:鈸(Cymbals)結構組成:鈸身為一對銅制的草帽狀圓片,對扣在一起像一個梭子。鈸身的兩個部分各系有一條鈸巾,演奏者須取站姿,用雙手通過鈸巾持住鈸身,使鈸身的兩部分碰撞發音。樂器特色:屬于金屬體鳴樂器,無固定音高。其音響洪亮而強烈,余音回蕩,可以傳得很遠。用于強奏時,極富氣勢,通常表現一種;用于弱奏時,其作用類似大鼓,屬于節拍樂器。鈸是一種古老的碰奏樂器,又稱土耳其鈸,其音響的穿透力很強,善于烘托氣氛,是管樂隊、交響樂隊、管弦樂隊中必不可少的色彩性打擊樂器。鈸在演奏時可以懸掛在支架上,用鼓槌滾奏,表現力很豐富。輕奏則像冰雪消融時的潺潺春水,重擊則如暴風驟雨時的風聲呼嘯。carterliu發布于:2005-5-2513:21:18第38樓相關圖片:揚琴樂器名稱:揚琴結構組成:結構較為復雜。最常見的401型揚琴由琴身(包括前梆、后梆、左琴頭、右琴頭、底板和共鳴箱)、琴弦系統(包括山口、滾板、調音滾軸和琴弦)和琴鍵(擊弦用的長桿)三大部分構成。使用材質:琴身一般為木質結構;琴弦(共有124根)一般為鋼絲弦或金屬纏鋼絲弦;琴鍵一般為竹質,擊弦的一端套上氣門芯樂器特色:屬打擊弦鳴樂器,與鋼琴同宗。音色具有鮮明的特點,音量宏大,剛柔并濟;但個性又不是很強,因此容易與其他樂器融合。慢奏時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時音色又如潺潺流水。是中國民族樂隊中必不可少的樂器。無論用于獨奏、伴奏還是合奏,揚琴的音色特點都可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carterliu發布于:2005-5-2513:22:03第39樓編鐘樂器名稱:編鐘結構組成:編鐘由若干大小不同的鐘組成,每一個鐘體上都飾有簡單的獸面,內腔是空的。編鐘的編制有許多種類,東周時期的編鐘以九枚一組的居多;較大的編制以曾侯乙編鐘(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為代表,共計六十四枚,分三層懸掛。使用材質:編鐘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的晚期,當時的鐘多為陶制;商代以后的編鐘多為銅制。樂器特色:屬于變音打擊樂器族,發音類似鐘聲,清脆悅耳、延音持久。具有東方色彩,適合于演奏東方五聲音階的音樂。在中國古代音樂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相關圖片:carterliu發布于:2005-5-2513:22:47第40樓相關圖片:木魚樂器名稱:木魚結構組成:多用桑木或椿木制作,體高約5至15厘米,中空。演奏時用小木槌敲擊發聲。樂器特色:屬于體鳴樂器族。發音清脆、響亮,節奏感強。木魚為歷史較為久遠的中國傳統打擊樂器,源于佛教,最早用于佛教梵唄(一種佛教歌曲)的伴奏。后來傳入民間。為中國民族樂隊中必備的打擊樂器,通常成套使用(現行的成套木魚為大小不等、音高不同的一組木魚)。carterliu發布于:2005-5-2513:23:45第41樓相關圖片:云鑼樂器名稱:云鑼結構組成:云鑼由大小相同,而厚度,音高存在區別的若干銅制小鑼組成。這些小鑼以音樂次序懸掛于木架上,每一個小鑼都由3根繩吊在木架的方框中。云鑼的演奏方法與中國鑼類似,用小槌擊奏,其常見編制為十個一組,也有十四個一組和二十四個一組的大型云鑼。樂器特色:屬于金屬體鳴樂器族內的變音打擊樂器類,音色清澈、圓潤、悅耳、余音持久,但音量不大。不是小型民族樂隊的固定編制,但大型民族樂隊中較為常用。其作用如西洋樂隊中的三角鐵,音量雖然不大,但點綴作用明顯。carterliu發布于:2005-5-2513:24:41第42樓累壞了,總算貼完了.各位要好好頂啊.[imgsrc=images/233.gifborder=0]yyy發布于:2005-5-2513:51:41第43樓好好學習學習.光子發布于:2005-5-2513:53:10第44樓謝謝劉兄,認真學習。[imgsrc=images/face/em06.gifborder=0]nimda發布于:2005-5-2517:33:24第45樓一口氣好難看完,建議此帖置頂,讓我等樂盲好隨時看看。paul發布于:2005-5-2823:08:14第46樓嚴重支持!paul發布于:2005-5-2917:45:56第47樓有上了一課啊!食人族發布于:2005-5-3119:30:01第48樓老兄真是專業,佩服.[imgsrc=images/face/em06.gifborder=0][imgsrc=images/face/em18.gifborder=0]zhangxin發布于:2005-6-222:01:09第49樓樓主好厲害,土洋結合,連出土文物都有,哈哈!謝了先![imgsrc=images/face/em06.gifborder=0]paul發布于:2005-6-222:21:06第50樓真的好全啊!再頂一下!yyy發布于:2005-6-314:34:38第51樓頂上去.leejames發布于:2005-6-315:42:53第52樓夠專業的,樓主精神可嘉。先收藏再慢慢學習。[imgsrc=images/face/em06.gifborder=0]pavarotti發布于:2005-6-2711:07:39第53樓小號相關圖片:管長:1.335米樂器特色:音色強烈明亮,銳利,富光輝感,是銅管族的高音樂器。也可發出優美而富歌唱性的旋律,使用弱音器時可變換音色。其他:是管弦樂隊和軍樂隊的重要樂器。還有C,bE,A等多種調性的小號,使用較少。典型應用:海頓(奧)《小號協奏曲》,穆索爾斯基(俄)《圖畫博覽會》之《漫步》,柴科夫斯基(俄)《意大利隨想曲》引子,柴科夫斯基(俄)舞劇《天鵝湖》之《那波里舞曲》,巴哈(德)《勃蘭登堡協奏曲》第二部。小號是種古老的樂器,它的首次記載是在公元前15世紀的古埃及人和日爾曼部落的圖畫中被提及。這把史前的小號長120厘米,它的一端有個圓錐形的管子,直徑長約10厘米,將其擴展開有26厘米。這把小號設計簡單,其造型長久不變,直到18世紀中期,鍵閥被作為附件加入其中。在小號的歷史上,它通常被軍事部門或宗教所使用。古人曾用恐怖,可怕,沙啞和粗暴來描述古羅馬軍用小號的聲音。當時只有羅馬人,人和尤太人的宗教牧師才允許吹奏小號。圣經的譯本中曾提到過這種樂器,將它與天使的聲音聯系到一起。中世紀時期出現了大量新的形式的小號。撒拉遜人的西班牙入侵帶來了許多這樣的樂器,象教使用的樂器,專門用來使敵人受到驚恐的樂器。文藝復興帶來了小號的進步,如提高了它們在皇家宮廷的地位,這種樂器更多的被用來作為音樂的演奏,而不再是單純的用來發信號了。小號的普及可以追溯到巴洛克時期,除了18世紀初的衰落。18世紀中葉活塞和按鍵的增加給小號帶來了新的生命,使其在管弦樂作品中被頻繁使用。1827年德國出現了活塞式小號。直到18世紀末,才逐步形成現在這種帶有三個活塞,能演奏半音階的小號和短號。它們的發展和改革是在歐洲完成的,(小號主要是在德國,而短號是法國的一種名為郵號(cornetdeposte)發展而來的。)傳統的小號音樂傳達的是節慶或戰爭的情感,諸如在和亨德爾這樣的巴洛克作曲家的作品中也被大量采用。古典作曲家海頓的的作品中也特別用到了小號,他的降E調小號協奏曲一直是器樂曲中的經典。總而言之,在過去的歲月中小號經歷了眾多的變革,顯然已是所有時期最重要的樂器。它已成為少數經過時代檢驗的樂器之一,并正隨著新的音樂形式和使用的需要而不斷變革。小號音色強烈,明亮而銳利,極富光輝感,是銅管族中的高音樂器,既可奏出嘹亮的號角聲,也可奏出優美而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小號使用弱音器可增加神秘色彩。因此小號在巴洛克音樂,古典音樂和軍樂中都有很豐富的演出節目。此外,小號在爵士樂中的演出也很豐富。小號有號嘴,管體和機械三部分。管長1.355米,機械部分由活塞和活塞套組成,通過按下活塞接通旁路管以達到延長號管的目的。活塞分為直升式和回旋式兩種。小號使用五線譜高音譜表記譜。用固定唱名法,即固定高音概念進行演奏。當今世界上有降B,E,D,降E,F,G,A,高八度降B等多種調的小號,這些調是根據演奏第一泛音列的高音來確定的。我們通常使用的小號是降B調的。如果小號同鋼琴,電子琴等這些C調樂器在一起演奏同一旋律時,小號必須提高大二度,也就是C調樂器演奏C音時,小號則演奏D音。pavarotti發布于:2005-6-2711:10:09第54樓長號相關圖片:樂器名稱:長號(trombone)樂器本調:降b調。應用譜號:低音譜號,不移調記譜。實用音域:大字組e-小字一組降b。結構組成:號嘴,u型套管(管長2.75米),里管,調音管,喇叭口等(低音長號還帶有一個回轉式四度活塞和一根四度附加管)。還有一種活塞長號,現在基本已經淘汰。使用材質:磷銅管。樂器特色:音色高傲,輝煌,莊嚴壯麗而飽滿,聲音嘹亮而富有威力,弱奏時又溫柔委婉。其音色鮮明統一,在樂隊中很少能被同化,甚至可以與整個樂隊抗衡。能演奏半音音階和獨特的滑音。常演奏雄壯樂曲的中低音聲部。軍樂隊中是用來演奏威武的中低音旋律的主要樂器。管弦樂隊中很少用于獨奏。長號又稱拉管,是構造上唯一未經過技術完善,很少改進的銅管樂器。它通過滑管來改變號身的長度和基音的音高。長號的歷史可追溯到15世紀。大約1700年前稱為薩克布號。17-18世紀時多用于教堂音樂和歌劇的超自然場面中。到19世紀,長號成為交響樂隊中的固定樂器。長號也是軍樂隊的重要樂器,同時還大量用于爵士樂隊,被稱為爵士樂之王。長號是一種古老的銅管樂器,考古學家發現它起源于公元前十七年。因為它沒有活塞裝置,而是靠內外二副套管的伸縮來決定音高的,故又名伸縮號、拉管。這種樂器是由中世紀的薩克布(Sackbut,意為推拉。)演變而來。1495年亨利七世的私人樂隊中就用了四支這樣的樂器,到了他的兒子亨利八世時,擴充到了十支之多。后來,在1520年左右,經盂賽爾(Menschel)的匠心改良,才達到了目前這樣完善的狀態。長號在時代,一般在樂隊里用五支,而貝多芬、莫扎特的作品中用三支(第一長號的音區非常高,因為是被當作女高音的聲部來用的)。長號首次被交響樂運用是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樂,但只是被當作打擊樂來使用(只用來演奏一些節奏簡單的和聲)。貝多芬晚年曾寫過一號八重奏,這首曲于是在貝多芬死后,在他的葬禮上首演的,現在國際上是演奏得比較多的。馬勒、瓦格納的作品中長號運用得較多,還特意為長號寫下了精彩的獨奏樂句(他們的作品中一般用四長號。)當代杰出的長號演奏家們的非凡表現更是令世人對長號這一樂器刮目相看。他們不僅可以用長號演奏出(野峰飛舞)這樣高難度的快速樂曲(全曲僅用一分鐘完成),甚至可以在一支長號上同時奏出三聲部的美妙音樂來(上、下唇各發一個音,聲帶再同時哼嗚一個音)。于是,作曲家們為長號寫下了許許多多的協奏曲、奏鳴曲以及各類音樂會的小品等等,令人目不暇接(其中僅前蘇聯作曲家布拉瑞維奇一人就寫了近十號協奏曲。而十二支長號的重奏曲又一定會讓你為之感嘆不已吧)。長號所特有的滑音演奏(gliss)又成為爵士樂演奏中的一個顯著特色,使長號成為爵士樂隊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成員??傊涍^了近二千多年的漫長歷史進程,無數的優秀演奏家、作曲家不懈地努力追求、探索,使長號這一古老的樂器進入了各個音樂領域,無論是高雅的室內樂、華貴的交響樂以及通俗的爵士樂都有它卓越的表現。長號以它的不可抗拒的藝術骸力,雄踞于管樂器這個大家族之中。長號一般可分為四種:高音長號(降E調小長號)、次中音長號(降B調不帶變音管的樂器)、次中音長號(降B調帶F變音鍵的長號)和低音長號(降B調樂器,但帶F、G二個變音鍵,號的喇叭口也比一般的要大)。另外,還有一種帶三個活塞的長號,是按鍵演奏的,而不是拉動管子演奏的(這種樂器是騎兵騎在馬上演奏的,現在不大見到了)。pavarotti發布于:2005-6-2711:12:30第55樓圓號(又稱法國號)相關圖片:樂器名稱:圓號(FrenchHorn)樂器本調:F調(常見的圓號有F/降E雙調,F/降B雙調和F/A/降B三調等多種)。應用譜號:高音譜號,按本調F調移調記譜。實用音域:大字一組B-小字二組F。結構組成:號嘴,管體和機械三部分,管長3.930米(F調圓號)管體彎成圓型,整個管體拐彎較多機械部分使用回旋式活塞,通過按下活塞鍵使活塞回轉接通旁路管以達到延長號管的作用。常見有三鍵,四鍵和五鍵圓號。使用材質:磷銅管。樂器特色:音色具有銅管的特色,但又溫和高雅,帶有哀愁和詩意,在銅管和木管樂器之間起到媒介作用,表現力極其豐富,是銅管樂器中音域最寬,應用最廣泛的樂器。圓號又稱法國號,在傳統上與狩獵有關。19世紀以前,管弦樂隊中的圓號大多限于泛音列的各音使用,其基本音高可以通附管改變樂器的長度來改變。1840年以后,閥鍵逐漸取代了附管的作用。圓號是從獸角而演變過來的一種樂器。古代人在森林里或山谷中打獵時用它來做為一種相互發呼訊號的特殊聲響傳遞工具。隨著社會的逐步變革和發展,這種富有獨特音質的角獵號也相應地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良與演變。慢慢地被運用到樂隊中來,成為樂隊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樂器。圓號的這一名稱得來正是由于它的整體形狀和脖頸喇叭均是以圓形樣式制成的,故圓號這個統稱在我國流傳至今。目前圓號的稱呼在世界上仍存在著幾種不同的叫法,如美國至今仍稱號角,也許這是因為他們已經稱慣了古代的叫法。而歐洲的一些國家卻仍保持著他們自己的慣稱,即法國號。這又是因為圓號最早起源于祛蘭西為中心的文化地帶之故吧。雖然在稱呼上存在著不同的叫法,但在使用的價值上是一樣的。對于圓號的名稱記法現在常見的有如下幾種:如意大利為Corno-m;法國為Cor-s;德國為Horn-Hornerner;為Baltopha;等。追蹤十七世紀后期,當時樂隊中所使用的圓號多是自然圓號(即無有任何活塞鍵子,只能演奏出一些自然的泛音),這樣在運用的范圍上造成了極大的不方便和局限性。在這種情況下肯定無法滿足當時作曲家的需要,隨之人們開始對圓號進行了各種大膽地改革和試制,到了十八世紀中葉,人們采用了增加號管長度及管道圈數以加多管的方祛,使圓號的聲音比原先有了明顯的改變。后來又由于音數少不夠用而發明了活塞圓號,這種加有活塞指法的圓號雖然在使用范圍上更加廣泛,但因為當時的制作模型和內在結構仍處于一個不穩定和不成熟的時代,故在許多方面均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與改革的地方,又逢西方國家的工業不斷發展和興盛,以及在文化復興運動的直接影響下,這種社會的變革和音樂文化的新型局面,為圓號的發展進人一個初步完備的新階段而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這時的圓號在工藝上及質量上均得到了巨大的改革,從只有三個活塞鍵發展到附加變調鍵(即原F管可變為降B管)和阻塞音鍵,又從原來的單排管發展到現有的雙排管。這種進步將使圓號處于一個基本成熟與完善的穩定時期。因此,圓號的音色就更加豐富多變了,在演奏莊嚴的樂曲時富有一種神圣地、不可侵犯地、史詩性地音響演奏優美與流暢的曲調就仿佛是綿潤的天鵝絨一般,溫順、柔和;在演奏樂隊中常有的四部和聲時又象透明的玻璃柱一樣,純凈、無形。圓號它能富有的各種音響變化是任何樂器都無法替代及效仿的。對此,它的特性在這里我并不想多加渲染,詳細地剖析將在以后的文章節中具體-一陳述。能夠使讀者初步地獲悉一些圓號的知識,是筆者撰寫本文的初衷。園號的整體結構及地答分解號嘴圓號的號嘴是一個雛型樣式的,一般常用的號嘴長度約為6.5公分,上膛外徑為2.5公分左右,膛內直徑為1.6公分。由于各樂器廠在制造的工藝上不同,故在規格上、型號上、以及樣式上和尺寸圓號的概述上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根據我國現有的多種號嘴樣式,吹奏者在學習時可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進行選用。至于初學者應該使用什么樣的號嘴最為合理,及其號嘴它本身的作用,在以后的文章中將專門為大家介紹。號管圓號所有號管均是樂器整體的有機組成部分,其中最有用途的號管共有八個(指天津產的伊思曼雙排管號)即三個活塞上的六個管及兩個定音管。類型的樂器可能更復雜一些。(如德國產的亞歷山大牌三排管圓號和附加高音鍵圓號)。這些管子的長度和樣式是不一樣的,但它們的作用是一樣的。在這里只是想多說一下活塞鍵子上的三個附管、因為這三個最為重要的管道均有自身的若干音列。我們可以通過以下這三個活塞的組合祛列出七種音列:可見這三個活塞鍵上的管道能含有的音數是多么的豐富和復雜,精通這些對于吹奏者來講是多么的重要。鍵盤鍵盤是圓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使圓號的整個音域多達近五個八度,這在銅管樂器中是極難做到的。因為圓號與樂器不同,如鍵盤樂器有它的高低音鍵子;木管樂器也有它特定的音域變化指法。而圓號欲求得音程上的變化則全靠同一泛音列內的指法,再加上口型的變化和氣息的運用才能達到這一目的。因此,從這一方面講,圓號在指法上不存在著類似樂器那樣的復雜和煩瑣,但從使用價值上來看,它又蘊含著與樂器所不存在的特殊難度。這就是人們經常說的:繁中有簡,簡中有繁之對立統一。圓號的鍵盤主要是以三個中心活塞鍵為核心的,的鍵子及管道均是些與中心鍵子有直接聯系的有機附件品,其中缺少任何一方也難以做到統一配合,成為一體。這在前面已經講過,在此不加詳述。從圓號的結構與模型上來觀察,最為復雜和壯觀的部位仍在鍵盤上,它就象一個大本營一樣,每個管道與副管全部集中在它周圍左右,由鍵盤來指派它們的各自任務。號碗(喇叭口)號碗是圓號聲響的傳播器,它可以使聲音傳播的很遠,并有它那種特殊的音響效果。圓號的號碗就象是一朵綻開的喇叭花,從它的脖頸到碗口約有十公分之多,無論是吹奏出什么聲響都必須經由此處才能使出體外,可想而知它起的作用并不單單是一個傳聲器,而是直接管轄著聲音的發聲與震動。在某種意義上講圓號的號碗對本身樂器的音響確有著最為密切的聯系,所以,初學者在開始學習圓號時就應懂得如何去運用圓號的號碗,準確地使用好號碗及掌握好號碗的角度和方向,以及右手的托號姿態,這些對音色發出的好壞都有直接的關系。變音鍵從目前圓號吹奏者所使用的樂器來看,大致可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只有一個變音鍵的圓號,它的作用是調控B管與F管的轉換。因為使用此鍵將使號管的整個長度增加許多,以致氣流的運動過程比原來的時值長,這樣在音色上就更加渾厚圓潤了。故之現在仍有許多吹奏者一直堅持使用長管道的F調號,其原因就在這里。第二種是在第一種的基礎上再附加一個小鍵,按下去時可使原音的高度降低半音,小鍵主要是為演奏有弱音器音樂片段而設置的。這種圓號用途上還有其他吹奏方便之處,比如演奏阻塞音、簡便的代用指法等等,就其后一種作用來講,它能夠使圓號的指法進一步完善,彌補了以前的不足與局限性,但這種樂器如今在市面上已不多見。第三種是在一、二種圓號上再加一個為吹奏高音而設計的高音變音鍵,當然,這種號主要是三排管圓號才有,由于三排管圓號的管路更長,相對演奏起來難度加大,因此為方便演奏,樂器設計者才專門為它安裝上了一個高音鍵,以便吹奏方便簡潔,但此種圓號在吹奏者中不很普及。使用圓號型號最多的演奏者多為第一種,因此,學習者能掌握好第一種是最為重要的。pavarotti發布于:2005-6-2711:19:34第56樓大號相關圖片:發聲原理:唇簧氣鳴樂器靠嘴唇振動發音.當唇振動時,氣流通過杯狀號嘴吹入管狀體內,使管內空氣隨之振動發音,依靠啟閉活塞裝置或伸縮號管改變號管的長短,獲得不同的音高,并由向牽?;ㄩ_放樣式的喇叭口來擴大它的音量.其發音音高還取決于吹奏者的唇肌緊張程度,同樣的管長可以演奏出由低到高大約七個到十幾個泛音.別稱及雅號:低音號,抱貝司,倍低音薩克號樂器本調:bb應用譜號:低音譜號,不移調記譜(也有移調記譜的)實用音域:d1--f2,三個八度結構組成:號嘴,管體和機械三部分組成.有四到六個活塞(回轉式較常見).大號有抱式大號,圈式大號和轉口式大號(俗稱蘇薩風)三種,后兩種只用于軍樂隊或管樂隊.樂器特色:管弦樂隊中最大的低音部銅管樂器,音色渾厚低沉,威嚴,莊重,與倍低音提琴同是管弦樂隊合奏的基礎.其他:管弦樂隊中還使用g,f,c調大號.很少用于獨奏.大號的形制有多種,除前面提到過的抱式、圈式、蘇薩風,還有一種優福尼(次中音大號)。管弦樂隊中還使用g,f,c調大號。大號在樂隊中主要擔任低音部和聲或節奏,很少用于獨奏。其實大號不但低音渾厚,它的高音區也很優美,所以現代作曲家偶爾也用大號吹奏旋律,如拉威爾配器的《圖畫展覽會》中牛車主題,就是用大號演奏的。 [spanstyle=background-color:#C0C0C0]此內容由pavarotti在2005-6-2711:23:45進行了編輯。[/span]pavarotti發布于:2005-6-2711:23:50第57樓風笛相關圖片:蘇格蘭的音樂圖騰--風笛編譯/黃柯蘇格蘭是什么?是威士忌,是高爾夫,是尼斯湖怪獸,是如泣如訴的風笛。讓蘇格蘭高地人引以自豪的也許是他們創造了呢絨格尼裙。當風笛在蘇格蘭高地的群山與峽谷間回蕩時,凱爾特人才真正為自己的靈魂找到了歸宿。在蕩氣回腸、揮之不去的凄婉旋律中,我們走近斑駁的歐洲音樂文明,感受著蘇格蘭的音樂圖騰--風笛--無盡的魅力。作為早期人類創造與彈奏的古老樂器,風笛負載著悠久卓越的器樂文化 可一直追溯到早期的人類文明。部分歷史學家認為,風笛音樂最早起源于遠古的埃及,但當時它只為一支簡單的旋律笛管與低音笛管形制存在的遠古樂器。此后,人們將一個由獸皮制成的氣囊型風箱附著在琴體上,并且在風箱袋上配置了一個吹風管,從而發展成為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最基礎形制的風笛。據歷史記載,希臘人與古羅馬人曾吹奏過這種形制的風笛,到后來風笛傳播到了整個歐洲。但史學家認為,在羅馬人入侵蘇格蘭以前,凱爾特人是首先掌握這種樂器演奏的民族。風笛作為當時流行的民間樂器延續了數百年,直到中世紀,它依然保持著最初的形制。在歐洲南部的鄉村、城市,歐洲西部地區,風笛曾是最流行的樂器之一,成為當時流浪吟游詩人在音樂娛樂表演中最寵愛的演奏樂器。隨著制作家對樂器結構的不斷改良,近代風笛已發展成為多種形制,有些風笛由于擁有了更為寬廣的音域和能夠夾在手臂中演奏的風箱,致使它在歐洲得到不斷的發展與完善,作為歐洲普及的民間樂器,風笛一直延續到18世紀。然而,隨著城鎮與都市在歐洲地區的迅速擴張,越來越多的人們告別了純樸的鄉村生活。這種情況造成了戶外娛樂活動的劇增,而音樂反而成為了人們室內活動的主要形式。當制作工藝先進的現代器樂時代拉開序幕時,風笛開始在歐洲大部分地區衰落,盡管這種趨勢在布列塔尼半島(法國西北部一地區)、意大利南部和巴爾干半島地區得以幸免,但此時風笛的形制已發生了一些改變。在英國,除了在蘇格蘭高地,風笛的歷史與命運同樣沿襲了它在歐洲的發展模式。作為傳統民族樂器,它曾伴隨著凱爾特人與古羅馬人繁榮了數個世紀。它的身影出現在集市、婚禮、戶外舞會、慶典,各種隊伍和娛樂活動中,從莎士比亞的劇作到鄉間民謠,從繪畫到雕刻藝術,風笛都成為藝術家們表達內心藝術直覺的載體。到了近代,復雜形制的風笛開始流行于翁布里亞北部(亞平寧半島意大利中部的一個寺區)、愛爾蘭和蘇格蘭南部。大約在18世紀,盡管風笛在歐洲地區開始逐步衰落,但在上述的前兩個地區,它依然作為最普及的民間樂器被當地人們彈奏著。然而在蘇格蘭高地,風笛卻有著它獨特的發展歷史,蘇格蘭風笛音樂原是屬于戰爭音樂。風笛手吹奏的音樂,用于行軍、用以召集高地人、用以戰爭、用以哀悼亡靈。風笛音樂也屬于和平的音樂,用來跳斯特拉斯佩舞,用來與小提琴、手風琴和諧地演奏舞曲、用來慶祝、也用來求愛。它曾一度替代了蘇格蘭人寵愛有佳的豎琴。最初的蘇格蘭風笛由一個氣囊式的風箱,旋律笛管,吹風管,音高固定的低音笛管構成,這種基礎形制一直延續到公元1500年,直到第二支低音笛管配置到琴體上。大約在200年后,第三支低音笛管,也是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外形最大的低音笛管,才出現在風笛 的琴體上。風笛最初進入高地部族體系時主要應用于部落的軍事行動,每個部落酋長都有自己特定風笛手,而且風笛手的任用采用的是世襲制度。以致今天的蘇格蘭,只有個別幾所藝術學院才會開設風笛演奏的專業與課程。在這些學 CeolMor和Piobaireachd的藝術形式進行院中,音樂家們對傳統風笛音樂-- 了創新與發展,使它在世界音樂文化領域中獨占一席之地。在蘇格蘭,最著名風笛音樂學院是MacCrimmons音樂學院,學院座落在斯開島(位于蘇格蘭西北部)的波爾艾格。作為世襲演奏風笛音樂的家族,該學院已擁有了200多年繁榮發展的悠久歷史。MacCrimmons音樂學院為蘇格蘭高地培養了眾多的風笛手,他們創作的大量CeolMor音樂作品,至今為高地風笛手們演奏著。公元1745年,在蘇格蘭人民起義反抗暴君統治前,演奏風笛是被當時法律所嚴厲禁止的。當時教授風笛的學院關閉,一些世襲的風笛手家族流離失所。從當時直到后來許多年,風笛的存在與發展一度出現了嚴重的危機。要是在歐洲地區,這種法令早就使風笛衰落與消亡了,但幸運的是,就當藝術家們快要忘了怎樣再去演奏風笛時,這項殘酷的法令被廢除了。為了挽救風笛音樂,藝術家開始了大量的民間采風活動,甚至一些在平民間口頭流傳的音樂,都被藝術家們收錄下來。基于這種原因,后世人才會看到欣賞到出版的數百首珍貴的風笛音樂作品。在今天,蘇格蘭的有識之士為了復興風笛音樂,已在倫敦、愛丁堡(英國蘇格蘭首府)以至任何可能的地區開始舉辦風笛演奏的賽事。同時在英國的軍隊中,越來越多的軍人開始認識到風笛音樂的價值,風笛開始成為軍隊中士兵們最喜愛的樂器。這一舉措無疑推動了風笛的進步與發展。在蘇格蘭,這一古老的器樂文明能夠被傳承已成為必然。今天,風笛已為世界各地域的人們所熟知與演奏著,蘇格蘭人更是通過風笛感受著凱爾特先祖留給他們的寶貴精神財富。pavarotti發布于:2005-6-2711:41:00第58樓阮相關圖片:阮,古代稱秦琵琶、阮咸,現代稱阮。彈弦樂器。漢武帝時(前140-前87)已有。據東漢傅玄《琵琶賦》序所載,是當時樂工參照琴、箏、筑、箜篌等樂器創制而成。圓形音箱、直柄、十二柱(品位)、四弦。漢時稱秦琵琶。東晉(317-420)竹林七賢中的阮咸善彈此樂器。在三國(吳)青釉瓷倉陶塑上有其圖象,在南京西善橋南朝墓磚刻畫和江蘇丹陽南齊墓磚刻畫中可見阮咸演奏圖象(《中國音樂史圖鑒》?-92至?-99)。唐武則天時(684-701)稱其為阮咸?!杜f唐書#183;音樂志》:阮咸,亦秦琵琶也,而項長過于今制,列十有三柱。武太后時,蜀人蒯朗于古墓中得之,晉《竹林七賢圖》所彈與此類,因謂之阮咸。咸,晉世實以善琵琶知音律稱。唐代用于清商樂和西涼樂中,并傳至日本。傳統四弦阮音域窄,音階不完 備。1953年以來,中央廣播民族樂團王仲丙不斷對阮進行改革研制,取得突出成果。現代制作的阮,琴頭、琴頸和音箱框板用紅木、花梨木制,琴頸貼指板。面板、背板用桐木制。琴頭飾如意或龍頭骨雕。有十七至二十四品位,按十二平均律排列。置四個機械弦軸,弦的另一端系于縛弦上,面板中間偏上方有兩個圓形或彎月形音孔。品種有大阮、中阮、小阮和低阮,包括高音、中音、次 山口至縛弦)41、中音和低音四個聲部,形成一族系列樂器。小阮,有效弦長( 音箱直徑29.5厘米;中阮,有效弦長51、音箱直徑35.5厘米;大阮半島·BOB官方網站,有效弦長69、音箱直徑50厘米;低阮,有效弦長104、音箱直徑78厘米。大、中、小阮以五度關系定弦。小阮為g、d1、a1、e2;中阮為G、d、a、e1;大阮為C、G、d、a1,低阮四度定弦為E1、A1、D、G、。常用音域為:小阮g-e3,中阮G-e2,大阮C-a1,低阮E1-a。1977年以后,改革制成的阮品種有:雙層共鳴箱中阮,電擴音中阮,面、背板有拱度的大阮,無品阮,六弦阮。近幾十年來,阮的改革和演奏藝術發展的很快,有高音阮、中音阮、低音阮等多個聲部,而自成一族樂器。近年來在有心人士的改革與努力下,已有少數的獨奏曲與演出,尤其阮咸演奏家兼作曲家劉星的作品《云南回憶》,更成為音樂會上的???,可見其地位已逐漸受到重視。阮咸的音色渾厚、柔和并富有詩意,使用于樂團中,可使整個彈撥樂組的聲部更為豐滿。演奏時,左手持琴按弦取音,右手用假指甲或執撥片彈弦。右手指法有彈、挑、雙彈、雙挑、勾、抹、扣、劃、輪、拂、分、搖、掃、滾等三十多種,左手有泛、打、帶、滑、推、拉、吟、絞等十余種指法。pavarotti發布于:2005-6-2711:43:33第59樓排鼓相關圖片:排鼓是鼓類樂器的新品種。出現于本世紀六十年代初,由中央廣播民族樂團蔡惠泉、楊競明等根據民間常用的中型堂鼓和腰鼓改革制作而成,以后又不斷有所改進。排鼓由五個大小不同、發音有別的鼓組成一套。鼓身高29至33.3厘米,上口面直徑16.7至37厘米,下口面直徑11.7至37厘米。每個鼓的兩面鼓框外徑相同而內徑不一,可發出音高不同的兩個音來,故五個鼓有十個音。每個鼓的兩面都裝有調音設備,調音幅度可達四或五度,可根據實際需要定音。鼓身固定在一個可以升降的特制鼓架上,鼓架上端為U形架,鼓身置于架中可以翻轉進行音高選擇。排鼓發音激烈、跳蕩,高音堅實有力,中、低音寬厚宏亮,尤擅于表現熱烈歡騰的情緒。在樂曲《山寨的節日》、《海上鑼鼓》、《龍船鑼鼓》中,均有排鼓的獨奏樂段。吉林省歌舞劇院于延河與蘇州民族樂器三廠合作,研制成由十三面鼓組成的排鼓,鼓身用玻璃鋼制作,鼓和架為插口式結合,結構新穎,已用于舞臺演出。paul發布于:2005-6-2711:47:58第60樓頂,太 完整了哈~pavarotti發布于:2005-6-2711:48:56第61樓堂鼓相關圖片:相關圖片:鼓屬打擊樂器。它的起源很早,據傳說最早的鼓是皮面,用草扎成的棰子敲擊,主要為祭神之用。后來人們在生產勞動和軍事活動中創造了各式各樣的鼓,使鼓的品種也多了起來。鼓在歌舞、戲曲藝術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種伴奏樂器,有時它還起著指揮的作用。在某些器樂合奏中,鼓也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它除了用于伴奏合奏外,有些鼓已發展成為獨奏樂器,據說唐代就已出現了著名的獨奏鼓手。而今,在某些器樂曲中也有了鼓的獨奏樂段,如南方的十番鼓、北方陜西的鼓樂等。今天流傳的鼓,種類繁多,各具特色,同時有著豐富的表現力。堂鼓,又稱大鼓。鼓框木制,兩面蒙皮。演奏時,將鼓放在木架上,用雙木槌敲擊。堂鼓鼓面較大,從鼓心到鼓邊可發出不同的音高,音色了各異一般是鼓心的音較低沉,愈向鼓邊則聲音愈高,擊奏時,音量能從很弱到很強,力度變化很大。可敲擊復雜的花點,對情緒及氣氛的渲染能起較大的作用。是現代民族器樂合奏及戲曲音樂中常用的一種樂器。堂鼓的鼓面較大,從鼓心到鼓邊可發出不同的音高,其音色也不同。一般鼓心的音較低沉,愈向鼓邊則聲音愈高。擊奏時,音量能從很弱到很強,力度變化也很大,對情緒及氣氛的渲染能起較大的作用。是現代民間器樂合奏及戲曲音樂中常用的樂器之一。pavarotti發布于:2005-6-2711:52:35第62樓柳琴相關圖片:相關圖片:柳琴,彈弦樂器。因它形狀象柳葉,又稱柳葉琴、金剛腿、土琵琶。原流行于蘇、魯、皖等省。現流行于全國各地。屬唐代以來在民間流傳的梨形音箱彈弦樂器之一種,其外形、構造、奏法均與琵琶相似。最早用柳木制,二或三弦。七或十品位,音域一個半八度。用細竹筒套于食指上彈奏。制作粗糙、發音剛勁響亮。是魯南、蘇北一帶柳琴戲、安徽泗州戲的主奏樂器。1958年以來,濟南軍區前衛歌舞團王惠然和徐州樂器廠合作改革制成三弦二十四品柳琴。面板用桐木、背板用紅木制,全長65厘米。音箱中置有音梁、琴膽,面板上

  連云港人春節旅游必去的城市,現在就開始攢錢吧!大佳香姜母鴨(思明南路店)天河西門土筍凍蓮歡海蠣煎石山乳羊第一家(南海大道店)謝三姐啤酒魚三文彩虹鱒魚莊.docx

  原創力文檔創建于2008年,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分享給其他用戶(可下載、閱讀),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所有。原創力文檔是網絡服務平臺方,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發鏈接和相關訴求至 電線) ,上傳者

微站點
查看微站點
個人中心
人工客服
購物車
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94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精品国产自在久久| 日韩中文在线视频| 出轨的女人2电影| 91亚洲欧美综合高清在线| 成年人在线免费看视频| 久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 国产在线观看首页123| 两个人看的www免费| 把数学课代表按在地上c视频| 亚欧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激情高清整在线| 免费一级国产大片| 美国农夫激情在线综合|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体验区| 99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北条麻妃| 亚洲免费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久久|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v在线| 国产在线h视频| 天天爱天天做天天爽夜夜揉| 中国武警gaysexchina武警gay|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8| 亚裔玉videoshd和黑人| 精品国产午夜肉伦伦影院| 国产麻豆剧果冻传媒星空在线看| α片毛片免费看| 成人免费a级毛片无码网站入口|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无码按摩店| 精品在线小视频| 国产va在线播放| 14又嫩又紧水又多| 国产麻豆天美果冻无码视频| 99麻豆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女性特黄一级毛片|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国产| 成av免费大片黄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