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鋼琴課點亮困境兒童“音樂夢”
公益鋼琴課點亮困境兒童“音樂夢”吳忠市現有持證殘疾人5.3萬人,其中肢體殘疾人為 2.9萬人,占比54.7 %,為進一步提升康復服務質效,切實兜住兜牢基本康復服務底線,提高肢體殘疾人生活質量,讓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努力把“小百分比”群眾的急難愁盼辦到“百分之百”,把康復服務送入殘疾人家中,吳忠市殘聯創新舉措開展“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進家庭”試點項目工作,讓肢體殘疾人重燃希望之光。截至目前,已成功為70名肢體殘疾人建立康復服務檔案并提供服務
銀川市博雅美育音樂培訓中心的老師劉鳳蓮先后為30余名困境兒童開設公益鋼琴課80余節,讓更多困境兒童有機會接觸音樂,體會音樂世界的奇妙與美好,在成長路上走出精彩人生。
“叮叮當,叮叮當,鈴兒響叮當……”7月22日17時30分,一曲曲美妙的音樂如期從金鳳區長城中路街道金宇名庭社區職工之家傳來。在節奏明快的音樂聲中,劉鳳蓮帶著一群困境兒童,通過拍手、跺腳等方式互動,一起合唱歌曲,感受音樂律動。
每周星期一、星期三下午,這里都會如期開展公益鋼琴課。公益課堂上,劉鳳蓮針對零基礎進行授課,從彈琴時的坐姿、手型、指法,再到鍵盤上的音階音區,耐心細致地講解學習要點,把抽象的樂理知識盡量簡單化、形象化,通過理論知識和實踐系統教學,讓學生們深入感受學習鋼琴的魅力,有效調動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未成年人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困境兒童作為未成年人中特殊的群體,更需要關愛和保護。“這些孩子的父母有些為了生活奔波忙碌,沒有時間陪伴孩子,有些因為貧困及教育資源匱乏,課余生活中沒有音樂,但是卻渴望學習音樂。”劉鳳蓮告訴記者,音樂可以用來認識世界、描述世界,幫助困境兒童在音樂中獲得療愈,是最溫暖的康復訓練。鑒于此,2023年3月,劉鳳蓮開辦了公益鋼琴課,讓困境兒童在這里感受音樂的魅力。
13歲的小博(化名)患有孤獨癥,神經功能發育異常,經常大喊大叫、亂發脾氣。“有一次我帶著他路過一家鋼琴店,聽到里面的聲音他突然停止了吵鬧,這讓我很欣喜。”小博的媽媽說,聽聞金宇名庭社區職工之家有公益鋼琴課,她毫不猶豫給孩子報了名。她直言,家里買不起鋼琴,也請不起專業老師1對1教課,公益鋼琴課對孩子來說實在是難能可貴。
在公益課上,小博第一次摸到了鋼琴。經過1年的鋼琴課療愈,小博學會了控制情緒,知道在公共場所要小聲說話,懂得了上課時要保持安靜。這一點點進步讓小博的媽媽和老師深受觸動。
“這些孩子都有著不同的身體障礙,剛開始面對他們時,我真是感覺無處下手,教學難度特別大,需要提前做功課,拆分音樂學習過程,還要讓課堂更有趣。”劉鳳蓮說,她經常耐心地鼓勵孩子們,希望他們一天比一天好。在劉鳳蓮的影響帶動下,她的女兒從廈門大學音樂學院畢業后,也加入進來一起做公益。
如今,劉鳳蓮在微信小程序開通了“小蝸牛”日常鋼琴直播課,讓這些可愛的孩子們能有個平臺更好地展示自己,在音樂中找到樂趣半島·體育中國官方網,以后能更好地融入社會。“這些孩子們需要我們精心‘施施肥’‘剪剪枝’,用心呵護其長成參天大樹。”劉鳳蓮說,希望通過鋼琴傳遞愛,讓孩子們以更健康積極樂觀的心態看待生活,勇敢面對人生的挫折。
談起今后的課程安排,劉鳳蓮希望能夠引導困境兒童學玩結合、培養興趣,結交朋友、開闊視野,為孩子們構建一個平等、友善、互幫、互信的社交圈,樹立自強自立、陽光開朗、積極向上的人生觀,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記者 張紅霞 文/圖)